近期,電視劇《國色芳華》開播,將我們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牡丹這一“花中之王”上。
劇中以牡丹花為媒,講述了擅長培育牡丹的百花匠人何惟芳,帶領一眾命運坎坷的女子共同經營花坊,打造品牌,最終在大唐盛世中實現(xiàn)經世濟民的勵志傳奇故事。牡丹的華貴與堅韌貫穿始終,成為劇中人物奮斗歷程的見證。
盛世長安,牡丹獨秀;從市井街頭到皇家園林
牡丹,自古以來便是雍容華貴、國色天香的象征,其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。到了唐朝,牡丹的種植與欣賞達到了歷史的巔峰,長安城內,從市井街頭到皇家園林,處處可見牡丹的芳蹤。
據(jù)史料記載,唐代牡丹的興盛與武則天有直接關系,她曾命人將各地的牡丹移至洛陽的上苑,自此開啟了宮廷賞牡丹的盛舉。
“花開花落二十日,一城之人皆若狂”,牡丹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由此可見。
(《簪花仕女圖》——唐·周昉)
品種增多,色系豐富:鳳丹撐起牡丹培育半邊天
自唐以后,人們對牡丹的熱愛有增無減,這份熱愛推動著牡丹培育事業(yè)蓬勃向前。
早期,野生牡丹數(shù)量稀缺,花型相對單一,多為單瓣模樣,色系也只是簡潔的白、粉、紅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人們不斷嘗試牡丹之間的選育、嫁接,逐漸培育出花型繁復的重瓣牡丹,色系也豐富為黑、藍、黃、綠還有復色等九大色系。
鳳丹牡丹擔當起牡丹培育的關鍵重任 —— 母本牡丹。作為原種牡丹,鳳丹牡丹花色以白色為主,花型單瓣,環(huán)境適應力強,其根皮是著名的中藥材“丹皮”,同時它的根是嫁接重瓣觀賞牡丹品種的優(yōu)良砧木,在培育觀賞牡丹、發(fā)展中國牡丹發(fā)揮著巨大的作用。
(鳳丹牡丹花和根)
正如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劉政安博士發(fā)表的牡丹禮贊:鳳丹牡丹是牡丹“老祖宗”。
有機認證,萬畝花海:中資國業(yè)自有21760畝牡丹基地
鳳丹牡丹,亦是牡丹籽油的主要來源,有“油中貴族、液體黃金”的美名。
其種子油富含92%以上不飽和脂肪酸,omega3脂肪酸含量超42%,具有降低膽固醇,預防動脈粥樣硬化;調節(jié)免疫,抑制炎癥;改善認知,呵護大腦功能等作用。
中資國業(yè)聚焦鳳丹牡丹的食用、保健、藥用和美容價值,在陜西合陽、蒲城等共計種植21760畝鳳丹牡丹,全程高標準管理,不施化學農藥。
基地連續(xù)3年通過中歐美有機認證,不僅是行業(yè)內唯一獲得中歐美有機認證的牡丹基地,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有機牡丹基地。
立足有機牡丹原料,中資國業(yè)精心萃取出牡丹精華成分,打造出有機牡丹全花茶、有機牡丹花蕊茶、有機牡丹籽油等多款牡丹產品,把牡丹的營養(yǎng)成分,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。
(茶湯金黃,補雌固雄的牡丹花蕊茶)